如同往常一样,到了早上九点半的时候,杨建平就开始收摊了。
炉子下面关了火,小号的煤气瓶收进推车下面的小隔间里,几个装调料的罐子盖上了盖子,没卖完的饼和作为配料的火腿肠丁蔬菜碎也用保鲜膜盖了起来,再将平面锅上的一些杂物清理了一下后,他便关上小推车的门,开始推着推车往家而去。
由于装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小推车有些重,即便下面有轮子,但还是让杨建平不得不把整个身体都往前倾才能推得动。
原先是不用这么吃力的,小推车前面原本有一辆用来牵引的三轮电瓶车,他只需要骑着电瓶车就行了,只是这辆电瓶车昨天晚上又不知道给哪一家的小崽子弄坏了,早上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他又急着出摊,没时间去修,便只能靠人力来推了。
卖小吃的地方距离他住的地方很是有段距离,即便春寒料峭,杨建平还是推得满头大汗,双臂战战。
但是没办法,回去总归是要回去的,每天起这么早准备东西,必须回去睡一觉补充一下睡眠,然后再赶傍晚的那一趟营业期。
况且坏掉的电瓶车还要拿去修呢……哎……这烦心事怎么就这么多呢?
以往在电视新闻里总是看到某某人靠着卖小吃月入几万,几年干下来买车买房奔小康的新闻,但在实际干了两年多后,杨建平才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这小吃摊的生意不仅仅起早贪黑的辛苦,收入其实也并不高,而且竞争还非常激烈,像是什么小区门口,学校门口,工厂门口之类的地方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好的位置早就被人占住了,你若是以为去得早就能抢个好位置,必定免不了要发生冲突,到时候打起来也不一定。
对杨建平来讲,打架是不可能打架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架的,所以只能选一些位置不好的边边角角,等那些在高峰期不愿意排队的客户来光顾,勉强有那么一点生意。
而且这生意还不是旱涝保收天天都有得做的,遇到大雨天,或者城管扫荡检查,免不了要停工几天,现在的城管比过去是好得多了,不打不骂,也不没收东西,讲究一个什么“文明执法”,但是他们就是单单派一个人在你摊子前面一伫,死死的看着你,这哪还有生意上门呢?这时候杨建平便不得不呆在家里,靠着为数不多的存粮过活,日子便艰难了起来。
可是,像自己这样的人,不做这种事,又能做什么呢?正经的工作怎么想都和自己是无缘的吧?
带着对生活的感慨,杨建平一步步的用力将小推车退回了自己家所在的小巷子里。
这里是城市最东边的老城区,由于是内陆城市,经济并不发达,所以这里还没赶上开发,还是几十年前的那种老房子,以一二层的平房和四五层的筒子楼为主,住着的,也是城里经济情况不太好的一部分居民,毕竟有钱的人早就搬到城西,城南那些新建的,宽敞明亮的商品房里去了。
巷子很有些窄,并排开两辆小轿车都非常勉强,周边的街坊邻居洗菜晾衣服什么的,也经常弄到街面上来。
这些街坊邻居杨建平大多都认识,其中很多都是从小到大看着他长大的老熟人。
只是,当杨建平推着推车从他们面前经过的时候,这些老街坊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忙不迭地的避让了开来,并且,向他投过去一道道复杂的目光。
是的,全都是非常复杂的目光,这些目光里有厌恶,有可怜,有惊恐,也有悲哀,几乎全部都是负面的,全都不是应该对一个自己熟悉的,友好的人时会展露出的眼神。
不过,这两年半来,杨建平早就对这些眼神习惯了,他不再感到愤怒,不再感到委屈,不再感到伤心,而是学会了避开这些目光,尽量不和它们对视,将自己的目光放在脚下,放在其他的方向。
可是,目光能够躲闪,声音却是躲不掉的,他无法做到一边推车,一边捂着耳朵,抵挡老街坊们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呢喃细语:
“对!就是他,儿子你以后可千万不要学他,平时也不要和这种人说话!”
“看看,这就是犯罪的下场,只能起早贪黑的干这种脏活累活。”
“我听说啊,他才进去了不到一年,他老婆就跟人跑了呢!”
“跟了这种人,不跑怎么行?被他连累一辈子么?夫妻本是同林鸟嘛,这时候不各自飞还等什么时候?”
“我好像听说他还有个女儿来着?”
“是啊,叫小雨,很乖巧的一个女孩子,当年他被抓走的时候,还抱着他喊爸爸不要走呢,可怜的哦……”
“那现在呢?”
“还能怎么样?跟着她妈妈改嫁了呗,一起搬走了。毕竟自家老爸是坐牢的,万一被同学知道了,在学校里还不给人欺负死?搬走换个环境也算是好事情。”
“哦,对了,我听说前年的时候他还去找过,不过好像女儿已经不认他了,把他赶回来了。”
“这听上去也很可怜啊……”
“可怜个屁!他当年要是不赚那黑心钱,不去干那些犯罪的勾当,能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现在这情况还不是他自找的?”
“他这个摊子附近好像没见过啊,他在哪摆摊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