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登仙散一事,与以往的药石案件不同,这种令人发狂的药石若是大范围扩散开来,肯定会造成局势的动荡。若是有心人在暗中瞄准时机使用,甚至可以动摇社稷。”
宁镇见真秀冥思苦索,在一旁提醒一句。
真秀听了深以为此,但仍旧眉头紧锁,显然还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反正在此案水落石出之前,你就安心呆在三法司衙门吧,不要轻易单独行动,让东厂有可乘之机。”
宁镇挥挥手便让真秀跟上,准备先带队回去。
东厂接受了高阳郡主府这边,他们三法司就没有插手的余地了。
两个衙门之间也保持着默契,不会轻易插手对方的案子。
毕竟两者之间的全力都来自皇权,只不过一个处于官僚体系,另一个则在体系之外。
说到底,三法司和东厂之间,其实也有互相监察的责任。
他们此行来到郡主府也不算是空手而归,至少知道了高阳郡主的死因,也说清楚了真秀的没有嫌疑的事情。
东厂信不信是他们的事情,真秀说不说又是自己的事情了。
打道回府,在返回三法司的路上,有宪章卫前来给宁镇禀报。
宪章卫在宁镇的耳边低语几句,一旁的真秀凭着超出常人的五感听了个清清楚楚。
“有卢王的下落了。”
但真秀面色平静,假装没有听到这消息。
宁镇得了消息之后,倒也没有隐瞒,直接对真秀说道:“找到卢王了,我们直接去请他吧,否则被东厂抢先就麻烦了。”
如今三法司和东厂办的案子都密切的涉及到了卢王府一家,所以此时还活着的卢王是一个关键的证人。
事不宜迟,宁镇立即带队转头向另外的方向赶去。
“这卢王去了哪里?”
先前宪章卫禀报的时候,只说有卢王下落,然后给宁镇递了个纸条,纸条上应该是具体的情报。
真秀虽然五感灵敏,但也没机会看到纸条上的内容。
按照卢王府的老门房所说,卢王今早寅时,也就是天不亮的凌晨就出门了。
而今天先后有李元泰和高阳郡主出事,所以卢王今早异常的出行,很可能跟此事有关。
这卢王也是倒霉,一直以来府内就人丁单薄。
作为王爷,卢王只有一女,就是高阳郡主。
而后因为自己的原因,生子无望,所以才会有二十年前招陈行砚为驸马一事。
而后来高阳郡主诞下一子,也就是卢王府的小王爷李元泰,这才让卢王一脉得以延续。
只不过现在嘛……
也不知道这倒霉的卢王知不知道今天家里发生的这些惨事。
对于真秀的提问,宁镇忍不住干咳一声,面色有些古怪的答道:“根据线报,这卢王今早出门到现在一直呆在教坊司。”
“教坊司!?”
真秀面露错愕,满是不可置信的神色。
这个鼎鼎有名的地方,真秀自然是知道的。
甚至是很早之前就有所了解。
九年义务教育,总是绕不过柳永的词的。
在一些博闻强记的同学们的熏陶下,真秀也是意外了解到了柳永些许有趣的生平。
在淳朴的好奇心驱使下,自然也知道了不少关于柳永的趣事。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氏族河东柳氏,原名三变,是南唐降臣柳宜的第三个孩子。
此人年少成名,十岁时就写出千古奇文《劝学文》,柳宜读后拍手叫好,料定自己这三儿子必成大器。
但最让真秀印象深刻的还是后来的事迹。
柳永十八岁离开家乡,进京赶考。
可没想到,刚到苏杭,便迷失在江南的繁华和青楼的风情中,在这里逗留了六年之久。
什么叫飘到失联啊?
十八岁的柳永就活生生的演绎了这个词。
而更加让真秀惊为天人的是,这家伙总算在二十四岁的时候想起了父亲的叮嘱和自己光耀门楣的志向,于是忍痛辞别苏杭的那些红颜知己,写下了《长寿乐》:“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等恁时、等着回来贺喜。”
意思是:我去走个过场,顺手拿个状元!等我回来再接受妹妹们的贺喜。
真秀:“w(?Д?)w”
这对年幼的真秀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让他对柳永此人钦佩不已。
而越是了解柳永此人,便越是无法绕开教坊司这个地方。
教坊司名义上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隶属于六部之首的礼部,专门在庆典或迎接贵宾时演奏乐曲的。
而柳永和教坊司的联系则在于官家的妓院,隶属于礼部教坊司。
所以,正是凭着一份对柳永生平的了解,真秀才第一时间明白宁镇嘴里的教坊司是什么地方。
但为了安全起见,真秀还是不忘确认道:“你说的教坊司难道是……”
“咳咳,大师料想的不错。”宁镇答道。
男人,总是在这种时候,保持着相当的默契。
“……”
两人沉默了片刻,最后还是真秀开口说道:“那还是快走吧,不要放跑了卢王这个重要的证人。”
“大师说得有理。”
真秀怀着真相即将大白的期待心情,紧紧的跟随在宁镇身后,一行人的脚步因为办案的激动都情不自禁的加快了许多。
教坊司位于寸土寸金的内城,而且还占据了不小的面积。
内城里有一条本司胡同,本司指的就是教坊司。
又以本司胡同为中心,在四周辐射出不少胡同来,例如:演乐胡同、勾栏胡同、马姑娘胡同、宋姑娘胡同和粉子胡同等。
这里以教坊司的本司胡同为延伸出各种官妓、家妓、市井妓、私妓等演艺人员。
大白天的来到此地也热闹至极,甚至当街还有不少表演者,走在路上就能听到传自各家的乐曲,让真秀恍惚走在后世的咖啡街和步行街一样,到处都能听到各家的“背景音乐”。
而且在胡同外围,真秀甚至见到了一些和这里格格不入的人。
这里有几个人,站在原木墩子上,宣扬着佛法和道法。
这些佛寺道观的各种教义宣讲者,当街宣传佛教和道教。
宣扬佛教之人看到真秀甚至还会远远的行一个佛礼,真秀也赶忙对这些人回礼。
只是在这种地方看到他们,属实让真秀有些措手不及。
“难道这里是宣讲教义的好地方?”
喜欢贫僧真秀请大家收藏:(www.24vipshu.net)贫僧真秀vip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