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拍了拍胸口,又打了个嗝,接着看向卢纶问道:“文宴遭人反对,的确不错,但不利于监中的职事,我却从未说过。”
卢纶有些懵了:“在监中大摆文宴,不仅耗费不小,而且还占用了大量的人力,怎么可能有利于监中的职事?”
李白:“我问你,宣文监当下最要紧的事情是什么?”
卢纶:“宣文馆自从奉旨推行义务教育,最大的麻烦就是将这个政策,推行到全国的州县里去。一是因为,州县里的官塾,不愿意接纳穷苦人家的孩子,官府也不愿意出资扩建塾所;二是因为,州县里的许多人家,观念陈旧,将孩子视作家中劳力,不愿他们去入塾念书、耽误农活。”
李白点点头,接着问道:“你可知晓,今日来赴宴的,都是些什么人?”
卢纶听见这个问题,一时怔在原地。
李白:“今日来的宾客,全部来自附近州县。一部分是有功名的秀才、举子、监生等等,一部分是地方上的文学泰斗或者大家,还有一些人,是周边十里八乡的乡绅、里正和县学。”
卢纶听到这里,面上露出吃惊。
李白笑着说道:“现在你懂了?这些人就是朝廷推行义务教育的最好帮手,那些秀才、举子大多出身寒门,不仅可以凭借功名与官府交涉,还能够现身说法,劝得百姓送子女入学;那些文学泰斗在地方上,不仅有文社,还有学党,社员和学生遍布在州县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往往说一句话,要比朝廷出一道法令还有用处;至于那些乡绅、里正和县学,对于义务教育而言,就更加关键了,他们可以直接参与地方教育的建设。”
卢纶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面露惭愧,向李白躬身致歉。
李白摆摆手:“老夫看重的,是你的赤诚之心,你又何罪之有?再说了,这文宴的主意,也不是老夫想的。”
卢纶:“那是哪一位……?”
李白:“是子美跑来告诉老夫的……我知道,他想不出这样的点子,便追问究竟是谁的主意。杜甫那厮,实在熬不过去,只能说了实话。原来借着老夫的名声,举行文宴来劝学,这个主意居然是左相出的。”
卢纶:“左相?可是高适高达夫?”
李白:“除了他,还能有谁……老夫虽然与左相不对付,但这主意倒是不错,老夫也就采纳了。”
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www.24vipshu.net)大唐奴牙郎vip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