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之战,从两军对阵,最后到落幕,仅仅只用了半日。
当郭子仪的率部,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围攻南唐军队的时候,南唐主将孙聘居然不顾战局,悄悄逃离大营,一路向南逃去。
得知主将逃跑之后,南唐军队彻底失去斗志,纷纷向北唐投降。
结果,这一仗打下来,五万南唐军队,战死者不过万人,投降者却足足有三万余人。
整场战斗下来,唯一一次对北唐军队产生威胁,就是薛南阳的八百骑军,冲击江城大营。
战斗取胜之后,郭子仪在江城大营举行军议。
军议开始时,郭子仪沉声说道:“老夫身在中军,遭遇敌军骑兵突袭,险些就交待在了江城!”
听见这话,北唐众将纷纷低头,不敢与郭子仪对视。
北唐兵力是南唐的两倍还多,而且还是三面围攻,但主帅却险些被敌军骑兵斩杀,这种事情倘若传到凉城,所有人怕是都要吃落。
郭子仪向段秀实问道:“敌军使用的新式火器,弄清楚了吗?”
段秀实回道:“弄清楚了,南唐制造了一批小型长炮,所使用的炮弹,并非是空心炮弹,而是将其中挖空,填装了狼毒和燃粉。负责制造的这些火器的,是一群方士,而这些方士的领头人,是一位名叫李泌的道士。”
郭子仪一愣,反复念了几遍李泌这个名字,自语道:“难不成是当年宰相张九龄的弟子,那个伴太子学道的李泌?”
孔攸在一旁说道:“倘若是李泌制造了这种新式火器,那么当下最好尽快抓到他,查清伪唐是否还有其它武器。”
郭子仪点头,向段秀实交待道:“孙聘和那些逃跑的伪唐将领,如今向哪里去了?”
段秀实:“从江城向南遁走,当下理应逃到了汶县一带。”
郭子仪:“褚公照带领三千轻骑,埋伏在南面的小道,应当能遇见那些逃跑的敌人。但为了稳妥起见,你择出一员骑军偏将,令其率领轻骑,现在就从江城出发,一路向南搜寻,一定要抓住这个李泌!”
段秀实躬身道:“末将这就去。”
待段秀实离开大帐,郭子仪想起一事,向麾下的将领问道:“奇袭大营的那人,名为薛南阳,他的尸首可有妥善安置?”
有将领回道:“大帅,依照您的吩咐,薛南阳的尸首,已经妥善安置。”
郭子仪:“好,此人倒是个有血性的男儿,厚葬他吧。”
将领称喏。
当日傍晚,太阳落山之际,在南面设伏的褚公照,领着三千骑军,押送一众俘虏,来到江城大营之中。
听闻褚公照抓住了南唐主将孙聘,郭子仪欣喜不已。
郭子仪又向褚公照问,李泌可在俘虏之列,却被告知李泌并不在逃兵之中,其人已经不知所踪。
郭子仪得知没有抓住李泌,不由有些失望。
军中典官清点了一番俘虏,发现整只南唐军队,最后只有不到三百人逃了回去。
包括主将孙聘在内的绝大部分南唐将领,都成了北唐军的阶下之囚。
江城一战,对于北唐而言,除了薛南阳这个小插曲,其余可谓完胜。
而反观南唐这边,出发时是五万大军,逃回来却只有三百人。
但这三百人之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却被忽视了,此人就是监军曹庆凡。
曹庆凡在逃回建康的路上,惶恐不安,担心受到皇帝的责罚。
于是,针对江城战败,曹庆凡苦思冥想,找到了一个推卸责任的理由,那就是南唐军中兵将不和。
南唐军队的主力,原本都是来瑱的麾下。
此次,朝廷逮捕来瑱,又将这些部队交由孙聘率领,来瑱的旧部本来就心存怨恨。
战事开始之后,来瑱旧部的作为,数次与主将孙聘的命令相悖。
其中,骑军裨将薛南阳,擅离职守,冲击敌军大营,打乱了南唐军的战略部署,致使军阵出现了破绽,从而引得军中溃乱。
带着这一套说辞,曹庆凡回到建康面圣。
听闻江城之战大败,南唐朝廷满堂皆惊。
皇帝李豫更是险些背过气去,紧急传唤太医,诊治了一番,这才缓过劲来。
李豫慢慢醒转之后,对着朝中文武,潸然泪下,哽咽说道:“五万将士殁于江城,朕有过错,愧对先皇!”
在这个时候,曹庆凡将准备好的说辞,说给了李豫听。
李豫听完之后,勃然大怒:“薛南阳得了失心疯?!不遵军令,擅离职守,致使我军阵脚大乱……还有来瑱的那些旧部,不识大体,都是可恨!”
南唐文武之中,有明理的大臣,察觉曹庆凡的说辞有些古怪,问道:“薛南阳为何要以八百骑军,冲击江城大营?此乃寻死之举,难不成薛南阳自己不知?”
对于这些问题,曹庆凡早有准备:“军中方士造出数十门火炮,在李道长的授意下,向敌军前阵齐射,使得敌军出现混乱。薛南阳自恃武勇,以为破敌的时机已到,故而突然出阵冲锋,引得我军的不少士兵随其陷阵。然而,此等鲁莽行径,不仅未能破敌,反而给敌人抓住了可趁之机,最终引发大败。”
听到这里,李豫朝曹庆凡问道:“李道长人呢?”
曹庆凡心中想道,大军败乱之时,李泌就已经逃的无影无踪,想必是再无颜面回建康城了,于是说道:“李道长在战乱中失踪,如今杳无音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