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云楠人对于菌子的热爱,李浔也只能讲述出一小部分。
云楠对于菌子的热爱像是有信仰一般。
在外地人看来,着其实非常奇怪。
来自天南地北的外地人不能理解,明明有那么多的美食,为什么对于菌子嗜之如命。
然而,本地的云楠人对这些质疑却表示不屑一顾。
没事再多,又哪里比得上野生菌的魔力。
曾经有一位在琨明生活了七年的作家汪曾祺,他本身也是一个老饕。
因此,他也曾经为云楠的菌子立传:“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一片菌子气味。无论贫富,都能吃到菌子。”
是的,因为云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因此决定了它就是最适合菌子生长的“真菌王国”。
云楠本身位于华国的西南地区,是整个华国一级地势阶梯和三级地势阶梯之间的过渡地。
不仅西北高,东南低,最恐怖的是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和最低处差了整整6663.6米。
这里气候常年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总体也是很宜居的。
而夏天降水多,一旦迎来了大量降水的雨季。
在海拔较高山地和山林低温度的气温加持,天然就能为生长在林下、与树木共生的菌类提供了生长最为理想的环境。
早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一位叫藩之恒谱写过一本《广菌谱》。
其中就记载过云楠的食用菌就多达119种。
当然,到了现代之中,统计的手段的方法更多了。
目前全世界的食用菌多达2000种。
而在云楠,野生的食用菌至少就有750种。
如果算上人工栽培的50多种,那么,单单一个云楠,就有就有800种左右的食用菌,已经占据全世界食用菌的40%了。
全世界有多大,云楠才多大。
这个比例是相当夸张的。
云楠的野生菌,多的时候,日销就能达到500吨。
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就在云楠,甚至被陈之外宇宙中心的菌子游乐园。
当然,采摘野生菌在云楠也是一项手艺活了。
想要上山采野生菌,这过程并不容易。
这些菌类基本上都是生长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不仅蚊虫多,身上还有蛇出没。
曾经风靡了整个华国的节目——《舌尖上的华国》。
其中就有一期说到了香格里菈采菌高手单珍卓玛一家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单珍卓玛连夜上山采摘那山林间宝贵的野生菌,松茸!
而在这个跟拍的过程中,其中有个采摘的细节让人记忆犹新。
卓玛在采拾松茸菇的时候,会用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好让菌丝不被破坏。
这同样也是当地人默许成规的智慧。
野生菌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很高,随着野生菌子开始在全国各地打下名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云楠的菌子。
有需求,那么这买卖便能做。
全国各地想吃的人变多,那么商贩便会买的更多。
商贩买的多,那么采摘菌子的人也会变得多。
谁能采摘到品质更好的菌子,那么也会成为商贩中受欢迎的人。
如果再其他地区,可能恨不得大肆挖掘一空。
但是在云楠,菌子不仅是货物,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口粮之一。
他们怕有一天再也找不到这些美味的踪迹了,于是,采摘的过程中留下菌坑,这么一个简单的细节,也就成为了延续大自然馈赠的最好办法。
云楠的菌子之所以独特好吃,是因为每一样野生菌的风味,都是由各种各样氨基酸随机混合。
然而,这种组合本身非常复杂。
越珍贵的菌子也越具有不可复制性。
这种在大自然中生长的菌子,其中蕴含的营养,又恰恰是其他蔬菜难以企及的。
而且,所谓“大自然的馈赠”,可以说,这六个字就是最适合描述云楠野生菌的话了。
在云楠本地吃的,才会叫为菌子,出了云楠,那便成为蘑菇。
最简单的例子,刚上市的松茸最贵能卖到10000多元一斤。
而便宜的松茸也要100多元一斤。
外地人留下了羡慕的泪水,原来云南人吃菌这么奢侈。
在云楠人的美食世界观里,野生的才叫菌子,他们喊做“菌(jin)儿”。
而外地人工养殖的菌子,顶多也就叫“蘑菇”。
毕竟人工怎么可能跟来自大自然,纯粹野生的分为相比呢?
而且,在云楠,很多在外界捧上神坛的高级菌类,其实并没有那么昂贵,有的甚至多到卖不出去。
黑松露,云楠的产量是很高的。
在本地有个有个很接地气的叫法——猪拱菌。
意思从字面上便能理解。
这要是放在以前,采摘多了这种菌子,就是拿来喂猪的。
只有少部分人才会拿这种黑松露来泡酒。
然而在欧洲,黑松露却成为了高级食材,食用历史长达2000年。
松茸其实在云楠的历史中,也不是什么高级的食材。
以前,他们不怎么吃这种食材,也就这几十年才开始尝试烹饪这种食材。
因此,有一段时间,松茸在历史上还一度被叫做“臭鸡枞”。
直到这几年来,很多外地人发现这种食材的可贵,他们才知道,原来它的价值这么不菲。
松茸的生长环境要求极高,本身的鲜味也是独一档的特殊。
以前很少有机会拿黄油去煎菌子,而黄油搭配松茸,却是一绝。
因此,松茸这才成为了高级餐厅的一道绕不开的美食。
可以说,在云楠想炫富的话,大鱼大肉或者黑松露任买,这都不是事。
真正要夸云楠人多阔气,就应该说:“你看他们家平时吃的,那都是菌子,根本没见到一点肉。”
不过外地人的餐桌上,除了有限的几种菌子之外,很少会端上其他菌子。
毕竟他们能吃的惯,外地人可不一定。
而且,那句民间热传的说法,在云楠也根本不起效——好看的蘑菇有毒,不好看的蘑菇反而没毒。
这句话甚至都成为了常识流传在民间。
但是,这种坚定的方法,在云楠根本就不能成为鉴别的标准。
像他们经常食用的正红菇、大红菇、鸡油菇等等颜色都很艳丽,但都是无毒的。
像鹅膏菌、白毒伞这类长相朴素不起眼的蘑菇,看起来甚至还有些白嫩嫩的,但是却反倒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结论,这种菌子内藏剧毒,完全不能食用。
喜欢房车旅行,和萌妹子出发请大家收藏:(www.24vipshu.net)房车旅行,和萌妹子出发vip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