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鸟窝自然是不可能的。
这颗古树不会任人攀爬。
李萌萌的掏鸟窝提议,也只是开玩笑。
她不可能在知道这颗古树的重要性之后,还非要故意攀爬古树挑衅团山村的村民。
两人绕开古树,继续往前走去,一座显眼的小楼,像是标记一样,给所有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行走的人指引了方向。
等到走近了才知道,原来这是团山村的北部寨门。
在当年,这是为了抵御外敌修筑的防御工事。
牌楼的造型精致,一共有三层。
朝外的各层部位,仔细看的话还能看到枪眼。
可想而知这座楼绝不是为了好看而修筑,在当年,这里也是戒备森严的地方。
而因为牌楼之后是后山,由于山青树碧,因此这座牌楼,也被取名为“锁翠楼”。
意思就再明显不过了。
锁翠楼的旁边,还有一座书院。
他们不知道去哪里,也就继续顺着书院而走去。
这座书院是由老宅改造而来,红木的色调作为主色调,本以为里面会是无比古朴的老旧感。
但是实际上,透过玻璃窗却可以看到里面的摆设很有讲究。
在窗边的木案上,一只绿色的瓶子插满金黄的麦穗,周围还有散落的干枯莲蓬。
在窗台上,一束束带着荷梗的枯萎莲蓬,倒着朝下摆放,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的影子照射在窗户下方的灰色墙上。
看起来还挺有意境的感觉。
两人虽然没有进入书院去,但是哪怕是想着,便能想象到在里面的感觉。
点一杯茶饮咖啡,在书架上找一本书,晒着暖洋洋的阳光,就这么静静的待上一个下午,想必也是极好。
张家花园已经去过,内部的乾坤的确给他们带来惊喜。
既然最想去的地方已经去过,接下来,他们的脚步也放慢了不少。
沿着交错纵横的道路,两人漫无目的的走着。
除了主干道,不少小道也弯弯曲曲的,消失在了各自小巷子之中,也不知道通到何处。
他们对于云楠的高海拔早已经适应,两人的脚步比普通人要快得多。
作为第一批乘坐小火车到来的行人游客。
他们又走在前头,因此两人走着走着,却是显得这些街道巷子幽静而深邃。
要不是偶尔有村民在路边贩卖商品,反而还有些脱尘的感觉。
静逸的街道,有的时候却是很惬意。
李浔和李萌萌也带着直播间观众,把团山村展示在观众面前。
网上的讨论声也热闹起来。
“这个安安静静的感觉,好喜欢啊!”
“怎么说呢,我觉得很普通耶。”
“我喜欢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而且,我觉得这里的建筑很有意思啊。”
“可是我觉得这比起他们去过的其他古村,也没什么亮点啊,就好像白纱古镇。”
“这里的各种草编工艺品,既实用,也有袖珍版可以带走珍藏,挺好的啊。”
“可是说时候,没有看点,除了张家花园还有点特别。”
“我觉得乡土气息很浓啊,比起钢筋水泥的城市都来的压迫感,这里很悠闲和惬意。”
“我觉得这里的道路都很有意思。”
“可是我还是喜欢不起来,在这里久了,我怕自己都不想动了。”
“其实团山村也代表了健水的过往,我还是很喜欢的。”
“但是这里也就还好,我没看出什么特别的地方。”
“对啊,除了张家花园,这里还有什么值得去的地方吗,作为旅游的话,潜力真的不大行。”
“我也觉得不大值得,比起健水的感觉,还是差了些。”
“别必要吵,各有各的优势,我觉得欣赏的话就继续看,不认可的话就等下寻哥回到建水再看。”
“但是我觉得,团山村也有不少其他地方没有的特色啊,别忘了,寻哥……咦,他们这是要去哪里啊?”
“留苑?这是什么地方???”
“这门头很有趣啊。”
“应该是喝茶的地方,你们看上面的灯笼,有个‘茶’字。”
“茶馆啊,挺气派的。”
“看吧,一个茶馆都这么有特点。”
“真的好好看,他们进去了。”
李浔和李萌萌的确是进入了一间叫留苑的地方。
不过跟大家想象的不同,这里其实并不是茶馆。
李萌萌刚好看到了直播间的讨论,看到大家以为这里是茶馆,却是不由得笑了起来。
她没有开直播,但是她也时常会去李浔的直播间挂着。
现在李浔的粉丝排行榜第一名,不是别人,就是她。
虽然说打赏给李浔,会被平台抽调一些提成。
但是架不住她宣誓着自己的主权。
别看她平时很温和,却是在这件事上面没有一丝一毫的让步。
时不时看李浔的直播间,也是她在路上闲逛的时候会做的事情。
她喊住了李浔刚跨过门框的脚步。
“直播间有人说这里是茶馆,要不,给他们看看这墙上的字?”
李浔错愕了一下,随后笑着点点头:“大家肯定没有看到墙上的这些字吧?”
镜头对准着留苑正对面的墙上。
挂着一个一米多长,缺了右下角的黑板。
黑板上的文字已经有些掉色模糊,黄色的油漆文字,第一行就是大大的八个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这里呢,其实是解放后的村公所或者说办事处,却不是什么茶馆。”
“不过呢,悬挂着一个‘茶’字的灯笼,却也是有些意思,说不定以后真的会开茶馆,毕竟这么好看的地方,作为茶馆的话,应该可以吸引到不少人。”
李浔说完之后,还把镜头特意怼在大门上方的雕刻。
门框上的雕刻在4K的镜头下,把属于它的精美展露出来。
上面还写有书法字,只是站的近,抬头仰望,却是也能看到“古书、妙画”之类的字眼。
而且左右的文字和山水画也各不相同,却也形成呼应。
整体的色泽光鲜亮丽,却也是有一番认真的打理过。
等到走入其中,这处留苑的样貌也很快展示出来。
这栋建筑始建于民国初年,建筑面积670平方米左右,前后只有两个天井,分布着17间房屋。
只是很可惜的是,这里似乎还没有准备把房屋内的庐山真面目给大家展示出来。
所能看到的,也就只有主屋。
这座二进院天井老宅,自然不用多说,建筑上精美当得起八个字评价。
镂窗字画,雕梁画栋。
而关于它的故事,也在李浔的娓娓道来中,被大家知晓。
喜欢房车旅行,和萌妹子出发请大家收藏:(www.24vipshu.net)房车旅行,和萌妹子出发vip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